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臺灣美術基礎研究
Introduction of Modern Taiwanese Art 
開課學期
111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藝術史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邱函妮 
課號
ARHY7107 
課程識別碼
141 M162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3,4,5(10:20~13:10) 
上課地點
樂學205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
外系人數限制: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嘗試引導學生從閱讀論文、史料、以及實際考察(觀賞作品與實地踏查)的方式,來瞭解台灣近代美術史的各個面向。課程最初著眼於美術制度在台灣的移植與建立。先大致說明「美術」概念與制度移植到東亞的過程,並介紹作為台灣「美術」制度中最重要的美術展覽會。接下來的課程將從「人」的角度切入,藉由閱讀論文與史料,來嘗試理解與「台灣」有關,且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及其創作,並分析在不同的脈絡與研究視角下,所形塑出來的藝術家像有何不同。 

課程目標
獲得對台灣美術史的基礎理解、培養作品鑑賞與觀察能力、透過課堂的報告與討論訓練撰寫論文的能力。 
課程要求
閱讀指定論文,並進行課堂報告與討論。須完成指定作業以及期末報告(口頭報告並需繳交期末報告)。

1. 出席與上課參與:30%
2. 課堂報告與作業40%
3. 期末報告:30%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指定閱讀參見各週書目 
參考書目
第一週:課程介紹

第二週:美術史的形成:美術史與認同
指定閱讀
・佐藤道信著,林暉鈞譯,〈近代日本的「美術」與「美術史」〉,《現代美術學報》30(2015.11),頁13-52。
・邱函妮,〈美術史、展示與認同—在時代中載浮載沉的「台灣美術」〉,《藝術學研究》29期(2021年12月),頁71-118。
延伸閱讀
・王白淵,〈台灣美術運動史〉,《台北文物》3卷4期(1955.3)。
・ 台北文物雜誌主辦,〈美術運動座談會〉,《台北文物》3卷4期(1955年3月),頁2-15。
・謝里法,《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》(藝術家,1978)。
・ 林惺嶽,《台灣美術風雲40 年》,台北: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,1993。
・顏娟英,〈日據時代台灣美術研究之回顧〉,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編,《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(下冊)》(台大出版組,1992),頁1511-1517。
・佐藤道信,《明治國家と近代美術―美の政治学》(吉川弘文館,1991)。

第三週:一國美術史與廣域美術史
指定閱讀
・佐藤道信,《美術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ー》,吉川弘文館,2007年。第一章〈国家、民族、宗教〉,頁6-68。

第四週:台府展研究
指定閱讀
・ 顏娟英,〈南国美術の殿堂建築—台湾展物語〉,收入前引《帝国と美術》,頁341-378。(或顏娟英,〈營造南國美術殿堂—台灣展傳奇〉,收入顏娟英譯著,《風景心境: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(上)》,雄獅圖書,2001,頁174-187。)
・ 邱函妮,〈創造福爾摩沙藝術—近代臺灣美術中「地方色」與鄉土藝術的重層論述〉,《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》37期(2014年9月),頁123-236。
延伸閱讀
・ 顏娟英,〈殿堂中的美術:台灣早期現代美術與文化啟蒙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第64本第2分(1993年),頁469-610。
史料
・ 石川欽一郎,〈台展漫語〉,《台灣日日新報》1927.9.14[夕2]。
・ 鹽月桃甫,王淑津譯,〈第一回台展洋畫概評〉,收入顏娟英編著,《風景心境》,頁192-193。
・ 松林桂月,〈第二回台灣美術展覧会審査所感 東洋画に就て〉,《台灣教育》328,1928.11。
・ 松林桂月,〈第三回台灣美術展覧会に就いての感想 東洋画〉,《台灣教育》329,1929.12。
・ 鹽月桃甫,王淑津譯,〈台灣美術展物語〉,收入顏娟英編著,《風景心境》,頁507-509。
・ 鹽月善吉著,顏娟英譯,〈第八回台展前夕〉,收入顏娟英編著,《風景心境》,頁233-236。
・ N生,〈第四回台展觀後記〉,收入顏娟英編著,《風景心境》,頁198-205。
・ 鹽月善吉著,〈台展與明朗性〉,收入顏娟英編著,《風景心境》,頁518。
・ 鹽月善吉著,〈有關台灣洋畫之發達〉,收入顏娟英編著,《風景心境》,頁533-534。

第五週:認同與創作—陳澄波的嘉義風景與故鄉意識
指定閱讀
・邱函妮,〈陳澄波繪畫中的故鄉意識與認同-以《嘉義街外》(1926)、《夏日街景》(1927)、《嘉義公園》(1937)為中心〉,《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》33期(2012.9)。
延伸閱讀
・顏娟英,〈勇者的畫像〉,《台灣美術全集1-陳澄波》(藝術家,1992)。
・李淑珠,《表現出時代的「something」-陳澄波繪畫考》(典藏藝術家庭,2012)。
史料
・陳澄波,〈美術季—作家訪問記(十)〉,收入顏娟英編著,《風景心境》,頁164-165。
・陳澄波,〈美術的回響〉,收入顏娟英編著,《風景心境》,頁166-167。
・陳澄波,〈將更多的鄉土氣氛表現出來-不可僅熱中於大作 台灣畫壇回顧〉,收入顏娟英編著,《風景心境》,頁510-511。
・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網站
https://chenchengpo.dcam.wzu.edu.tw/AboutCCp_intro.php

第六週 台灣傳統繪畫的時代變革
指定閱讀
・黃琪惠,《日治時期台灣傳統繪畫與近代美術潮流的衝擊》(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論文,2012)。
延伸閱讀
・尾崎秀真,〈清朝時代の台灣文化〉,《續台灣文化史說》(台南市:編者,1931),頁94-114。
・王耀庭,〈日據時代台灣的傳統書畫〉,《台灣地區現代美術的發展》(台北市立美術館,1990),頁38-81。
・王耀庭,〈從閩習到寫生:台灣水墨繪畫發展的一段審美認知〉,《東方美學與現代美術研討會論文集》(台北市立美術館,1992),頁123-151。
・林柏亭,〈台灣東洋畫的興起與台、府展〉,《藝術學》3期(1989.3),頁91-116。
・顏娟英,〈台展時期東洋畫的地方色彩〉,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組編,《台灣東洋畫探源》,台北市:北市美術館,2000。
・廖瑾瑗,〈鄉原古統與木下靜涯〉,《台灣東洋畫探源》(台北市:北市美術館,2000),頁36-41。


第七週:台灣近代雕塑家一—黃土水
指定閱讀
・鈴木惠可,《日本統治期台湾における近代彫刻史研究》(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博士論文,2021),頁177-235。
延伸閱讀
・顏娟英,〈徘徊在現代藝術與民族意識之間—台灣近代美術史先驅黃土水〉,《台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》(雄獅圖書,1998),頁7-23。
・朱家瑩,《台灣日治時期的西式雕塑》,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9。
・鈴木惠可,〈日本統治期の台湾人彫刻家・黄土水における近代芸術と植民地台湾―台湾原住民像から日本人肖像彫刻まで―〉,《近代画説》22号(2013)。
・鈴木惠可,〈邁向近代雕塑的路程-黃土水於日本早期學習歷程與創作發展〉,《雕塑研究》14期(2015),頁87-132。
史料
・〈台灣的藝術係中國文化的延長與模仿 黃土水痛嘆〉,《台灣日日新報》1923.7.17,收入顏娟英編著,《風景心境》,頁507-509。
・〈以雕刻「蕃童」入選帝展的黃土水君〉,《台灣日日新報》1920.10.17、19,收入顏娟英編著,《風景心境》,頁124-125。
・黃土水著,顏娟英譯,〈出生於台灣〉,收入顏娟英編著,《風景心境》,頁126-130。(原出處《東洋》,25卷2/3期,1922.3)

第八週:期中討論

第九週:台灣近代雕塑家二
指定閱讀
・鈴木惠可,《日本統治期台湾における近代彫刻史研究》(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博士論文,2021),頁236-313。
延伸閱讀
・王秋香,〈藝術的苦行僧—陳夏雨〉,《雄獅美術》103期(1979.9),頁10-30。
・陳幸婉,〈陳夏雨先生年表〉,《雄獅美術》103期(1979.9),頁31-33。
・〈陳夏雨作品欣賞輯〉,《雄獅美術》103期(1979.9),頁34-53。
・林惺嶽,〈不堪回首話當年—為陳夏雨先生雕塑個展而寫〉,《雄獅美術》107期(1980.1),頁88-95。
・〈陳夏雨作品欣賞輯〉,《雄獅美術》103期(1979.9),頁34-53。
・廖雪芳,《完美・心象・陳夏雨》,台北市:雄獅圖書,2002。
・王偉光,《台灣美術全集33陳夏雨》,台北市:藝術家,2016。
・何真如,〈陳夏雨雕塑藝術研究〉,台中:東海大學碩士論文,2004。
・郭懿萱,〈陳夏雨的女性雕塑作品初探〉,《雕塑研究》16期(2016.9),頁49-86。

第十週 專家演講
鈴木惠可老師演講

第十一週:二二八紀念館李石樵展參觀
移到11/19(週六早上10:00集合)

第十二週:追尋鹽月桃甫:歷史人物與藝術的評價
指定閱讀
・王淑津,《南國虹霓-鹽月桃甫藝術研究》(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,1996)。
・王淑津,《南國.虹霓.鹽月桃甫》,台北:雄獅美術,2009。
延伸閱讀
・謝里法,〈關於鹽月桃甫-再向許武勇先生提出幾點請教〉,《藝術家》10,1976.3,頁131。
・中村義一,〈鹽月桃甫論-ある地方画家の運命〉,《宮崎県地方史研究紀要》10期,1983.11,頁111-124。
・許武勇,〈鹽月桃甫與石川欽一郎〉,《藝術家》138,1986.11,頁230-231。
・《塩月桃甫展:情熱・愛・詩情》(宮崎県立美術館,2001)。
・王淑津,〈日人畫家鹽月桃甫的台灣南國意象:殖民地美術與地域文化建構的一個考察〉,《20世紀台灣歷史與人物-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》(國史館,2002)。
・顏娟英,〈台灣畫壇上的個性派畫家-鹽月桃甫〉,收入顏娟英編著,《風景心境》,2004,頁366-379。
・呂采芷,〈台灣博物館典藏鹽月桃甫所繪原住民圖像之歷史定位〉,《國立台灣博物館學刊》70(2),2017,頁39-58。
史料
・楊啟東著,顏娟英譯,〈台展作家論-鹽月桃甫〉,收入顏娟英編著,《風景心境 :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》,頁396-397。
・李梅樹著,顏娟英譯,〈豐麗的色彩-觀看鹽月桃甫氏的個展〉,收入顏娟英編著,《風景心境》,頁398-399。
・新井英夫著,顏娟英譯,〈鹽月桃甫論-台灣畫壇人物論之一〉,收入顏娟英編著,《風景心境》,頁400-403。
・鹽月桃甫著,顏娟英譯,〈內太魯閣行-東台灣旅行的懷想〉,收入顏娟英編著,《風景心境》,頁77-78。
・鹽月善吉著,顏娟英譯,〈畫室內省錄三則〉,收入顏娟英編著,《風景心境》,頁140-142。

第十三週 李梅樹與三峽祖師廟
指定閱讀
・ 詹凱琦,〈現代美術建設新鄉里:日治時期李梅樹美術活動及人物畫研究〉(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,2013)。
・ 林麗雯,〈從三峽祖師廟中學院背景作品談李梅樹主導之意義〉(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2)。
延伸閱讀
・ 湯皇珍,《三峽・寫實・李梅樹》(雄獅圖書公司,1995)。
・ 詹凱琦,〈創作現代美術參與社會:以李梅樹(1902-1983)戰前繪畫活動為例〉,《史物論壇》,第22期(2017年12月),頁29-74。

第十四〜十六週:期末報告

參考書目
・ 顏娟英,〈一九三〇年代美術與文學運動〉,《日據時期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台北: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,1993.06,頁535-553。
・ 林柏亭,《嘉義地區繪畫之研究》,台北,國立歷史博物館,1995。
・ 施翠峰,〈日治初期台灣的美術活動〉,《藝術家》,(上)no.377,2006.10,頁476-479;(中)no.378,2006.11,頁530-535;(下)no.379,2006.12,頁423-427。
・ 顏娟英、黃琪惠、廖新田,《台灣的美術》(群策會李登輝學校,2006)。
・ 《「台灣美術歷程與繪畫團體發展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台北:台灣創價學會,2014。
・ 白適銘編著,《台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日治時期美術團體(1895-1945)》,藝術家,2019年。
・ 黃冬富編著,《台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2戰後初期美術團體(1946-1969)》,藝術家,2019年。
・ 賴明珠編著,《台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3解嚴前後美術團體(1970-1990)》,藝術家,2019年。
・ 蕭瓊瑞,《台府展圖錄復刻別冊》,藝術家,2020年。


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